每周完成一个 ARTS:
Algorithm: 每周至少做一个 LeetCode 的算法题
Review: 阅读并点评至少一篇英文技术文章
Tips: 学习至少一个技术技巧
Share: 分享一篇有观点和思考的技术文章
杨辉三角 II 题目:119. Pascal’s Triangle II
难度:Easy
题意:给定一个不大于 33 的非负数 k,返回杨辉三角的第 k 行。
示例:
Input: 3
Output: [1,3,3,1]
要求:优化算法到到 O(k) 空间复杂度
解法:
这道题目和上周的杨辉三角 I 很相像,只要找到数学公式即可轻易做出。
杨辉三角有一个性质是,它的第 n 行的第 i 个数字(n 和 i 均从 0 开始)为:$C_n^i = \frac{n!}{(n-i)! \times i!}$。那么由第 i 个数字就可以很容易推出第 i+1 个数字:$C_n^{i+1} = \frac{n!}{(n-i-1)! \times (i+1)!} = \frac{n-i}{i+1} \times C_n^i$。
那么代码也就很容易写了:
class Solution(object):
def getRow(self, rowIndex):
"""
:type rowIndex: int
:rtype: List[int]
"""
if rowIndex > 33 or rowIndex < 0:
return []
ans = [1] * (rowIndex + 1)
for i in range(rowIndex):
ans[i+1] = ans[i] * (rowIndex - i) // (i + 1)
return ans
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均为 O(n)。
这篇文章选自 Medium 上 Towards Data Science 专栏。对自编码器有了一个大致的介绍。
本文先介绍了自编码器的基本结构:自编码器由两部分组成,编码器和解码器。
整个自编码器可以用函数 g(f(x)) = r 来表示,我们希望输出 r 与输入 x 尽量接近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,潜在表征 h 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自动编码器是从数据示例中自动学习的(无监督学习),这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地将这个算法应用到某个数据集中,来取得良好的性能,且只需要适当地训练数据而不需要任何新的特征工程。
需要注意的是,自编码器在图像压缩任务上表现不好,因为他只是在某个给定的数据集上训练,所以也只能在相似的图像上取得不错的效果,而对于一般的图像,JPEG 等图像压缩算法通常有更好的效果。
之后作者也对几种不同的自编码器进行了讨论,如 Vanilla 自编码器、多层自编码器、卷积自编码器和正则化自编码器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。
在终端中使用代码编辑器打开文件或者目录 只要在你的 .zshrc 中添加这几行,之后 source 一下即可:
alias atom='/Applications/Atom.app/Contents/MacOS/Atom'
alias subl='/Applications/Sublime\ Text.app/Contents/SharedSupport/bin/subl'
alias code='/Applications/Visual\ Studio\ Code.app/Contents/Resources/app/bin/code'
播客分享
我本人比较喜欢听播客节目,这周分享自己常用的几个 iOS 播客客户端和常听的几个播客节目。
客户端:
节目: